以下作品出自於最近超夯的OMA事務所合夥人Ole先生,
雖然看他成名的過程就像浮華世界般的神奇與神速,
但是,看了以下的照片,不禁會讓人產生"該建築美嗎"的疑問?
但是,看了以下的照片,不禁會讓人產生"該建築美嗎"的疑問?
(我的第一眼想法是:造型技巧有如學生時期的草模一樣粗糙,在學校的話應該難逃被老師踹模的命運吧....)
長久以來,建築被視為八大藝術之一,建築造型的美學更是不可忽視之要項。創造滿足機能需求亦兼顧美學價值的建築是建築師在公共建築上應盡的社會責任,不是嗎?
記得以前聽某位建築系老師感嘆建築師地位日趨薄弱,認為建築界應該有多一點大師級人物以提升業界的整體價值,此番感慨當然是其來有自。回顧現代主義時期的建築師們,儘管困頓艱辛,其作品的精進與思考的前衛仍能不受局勢所迫的推陳出新,也因此照耀了後五十年的建築歷史。
現在回頭看看台面上或媒體捧紅的建築大師們的作品,相較於他/她們未成名之前的作品,不僅個人風格/堅持盡失,甚至譁眾取寵般的學習引用流行語彙,不禁讓人有所感慨。邁入二十一世紀,後現代之後的建築,其本質是歷久彌新的藝術還是用過即逝的商業流行,從這些大師們端出的作品裡其實不難看出端倪。
照片版權The 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 (OM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