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等一下啦....不要丟下我,一定要等我啦!!"
這次回南部(當然不是提早慶祝母親節,我們家不過節的)當我們要離開北上,媽匆忙整理一堆食物要我們帶上時說出了這句話,我心頭小小的揪了一下,因為這勾起了之前某事件的記憶。(我覺得媽當下講這話應該也是意有所指...)
話說過年時回家,妹因為要搭高鐵北上,哥說要開車先送她去搭高鐵,然後回程順道載我跟媽去購物。但是媽在預定離開的時間快到時仍在忙碌,嘴上一直喊說要我們等她,可是人遲遲沒出現在門口,這時在車上等的不耐煩的妹給哥下個了指導棋,說媽來不及了,他們先走,哥到時候再繞回來載我跟媽,於是車子就開走了。
當車子開走一兩分鐘後,媽著裝完畢的出現在門口,在門口的我跟她說車先走了~~
可能是被丟下的惱怒吧....
媽氣壞了,口中一直念:我有估算時間,你們怎麼這樣,說好要一起走的,怎麼丟下我先走!我怎麼會生出你們這幾個怪小孩啊,都不理大人的話~~真快被你們氣死了!!等一下妳哥回來,你們自己去好了,我不去了啦!!
我當下沒說啥,只是走回客廳打開電視,把媽的砲轟當屁灰,充耳不聞。
後來哥回來載我去買完東西回來,爸也回來了,媽又展開第二波的疲勞轟炸,在爸面前細數子女的不孝行為,搞的大家都烏煙瘴氣的。
這件事可能只是媽眾多情緒爆發事件之一,但是,面對22歲開始家庭主婦生涯,曾經大半人生都憂鬱度日的媽,我們都假設她的碎碎念或砲轟是一種正常的情緒抒發,所以在最大的忍耐能力下能忍讓過去就好。
不幸的是,有個脾氣剛烈的家長,這種個性當然也會遺傳,最得真傳的就是妹了。所以,我們家常常在轟轟烈烈的嘴泡戰火中度過長長的假期。(知道為何不慶祝假日了吧.... )
這次回家,才吃第一頓飯爸跟媽就擦出霹靂趴啦的火花了,還好有哥用小學老師的諄諄教誨打亂的上火的節奏,才沒有演變成災情。
之前離職時,上司把我叫進辦公室要跟我談心,說他們這種五十歲年紀的人跟我們年輕人一起工作,還是覺得有代溝,不知道我的想法是否也是?我當時回了他:代溝是一定有的,連我跟自己的父母都有,只能彼此盡量去把遷就的範圍拉大,才能達到降低代溝的效果。
這話我不知道他後來是否有聽懂,但是,我想說的是人不自覺的以自己習慣的方式去對待他人,殊不知對方是否能接受。
如同我媽,身為子女的我們都清楚她對我們的愛,但是,她愛我們的方式有時會大到讓我們窒息(例如對小孩的干涉較多),所以,當我們忤逆她的付出時,她的挫折相對會倍數放大,這是不好的溝通模式,但是溝通是雙方的,要不是子女去遷就父母,或是父母去遷就子女,這中間的分寸拿捏,其實也很難掌握。
我只能說,以上次丟下媽的事件來說,妹堅持不去遷就媽,是要讓媽知道子女不會永遠"聽媽媽的話"。在這中間,我不認為誰有對錯,只是我選擇不阻擋妹先走,留下來陪媽。(只可惜媽還是氣昏頭了...)
畢竟,人人都有主張自我的權利,只是這個自我的傳達,面對以威權管教子女的父母時,常常不被接受。
總之,每個人都是以自己的方式來溝通,表現自我,表現情愛,只是,對方能否接收到等質等量的訊息,這就是如何降低代溝的問題了....
在母親節前夕,僅以這篇文章獻給媽,她或許不知道這篇文章的存在,但這是以我的方式來表達對她的愛~~也期待她能在有生之年找到愛自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