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9日 星期二

老僧入定

自從十月確定分發單位之後,在這等待通知報到的期間,我也忙忙碌碌的在12月中又參加一個專業考試,於是2009年也來到了尾聲。
心裡想著,今年預定執行的事情大致上都完成了,是否該在忙碌的新生活來臨前狂歡一下?
腦中雖然閃過狂歡的念頭,心中卻遲遲無法點燃那行動的烈火。
聖誕節忙著應付家中兩老來中部看房子的事宜,錯失了狂歡的時機,
眼見跨年活動也即將來臨,還在猶豫著是否該像年輕時一般去High一下!
雖然心中很清楚的知道,年輕時那縱情的狂歡心情已不可能再次上演,
想逼迫著自己去重現那青春洋溢的時光恐怕是徒增悵然,
然而,若激情狂歡所能產生的滿足感已不在,
那麼,狂歡的目的為何?
這樣想著的同時,我是否已經慢慢的對生活中的普羅娛樂感到麻木了呢?

馬賽皂(含沒藥皂碎丁)
最近的新興趣就是打皂,雖然寒流低溫不利皂化,但是這塊皂自脫膜後還皂化持續反應中,本來方方正正的形狀,居然在晾皂幾天後漸漸膨脹,連熟成一個月的沒藥皂丁都產生暈染效果,真是神奇...不知道三個月熟成後會變成如何?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歷史不斷重演?

網路上看到南投當地的建築師公會對於中興新村這塊土地的一些反對聲浪,心中不禁感慨:這次被摧殘的不僅是這塊土地,恐怕連建築人的熱情也一起陪葬。
從精省後到現在中興新村歷經十年規劃,前後產生十次以上的規劃版本,但是規劃結果終究是只聞樓梯響的階段。
其原因不能說是空間跟時間的問題,恐要歸結於複雜的政治(上位者vs居住者vs在地民代vs省府vs專業者vs將引入的外來者)問題。
建築人理所當然的會關注空間上的問題,但是,現實跟歷史的經驗告訴了我們:公共建設永遠是權力決定了空間。
雖然背後的主政者是建築背景出身,但是,人換了個位子就換了腦袋。
對這塊土地有野心的人不少,但是在多方政治角力之後,一切恐怕又會再次重新洗牌。
現在新的歷史即將要展開,只是不知道將要重演的是哪一段......

2009年10月30日 星期五

Vitus (中譯:想飛的鋼琴少年)

世界跟不上他的聰穎,唯有裝傻才能逃離

這不是一部深奧難懂的藝術片,而是一部運用人生哲理,對抗世俗框架的小品。
一個喜歡鋼琴的天才兒童為追求他想要過的人生,透過裝傻來騙過父母的期待。
天才兒童Vitus的童年是在孤獨中度過的,上課學不到東西(因為他已經都會了),
沒有同齡的朋友(因為同學在還在玩家家酒時,他已經在玩象棋了),
高齡獨居的爺爺是他唯一的玩伴跟啟蒙者。
跟爺爺的相處,給Vitus心靈釋放與思考的空間,
爺爺告訴他「下不了決定時,先捨棄一些東西」,所以Vitus選擇捨棄自己的天賦與智商,也因為在這樣的捨棄(或者說是隱藏)下,才讓他有空間發現自己未來想走的路,並學會擁有的可貴。
本片最精闢之處在於蘊藏許多豐富的人生智慧。
反思人生,片中的父母其實象徵著俗世與現實,爺爺象徵智慧與想像,人生處於世上,不管是天才與否,均需不斷的面對兩者的衝突。唯有找到讓自己喘息/排解的方法,才能真正掌握自己。
Vitus曾問過爺爺,你不覺得寂寞嗎?
爺爺說:寂寞最難熬了,不過,我有排解的方法,我寫情書,以前只給奶奶,現在最大方,還寫信給火車對面的美女,波光粼粼的湖水,梨樹下涼蔭…。

飾演6歲vitus的男童星真是可愛到了極點


2009年10月11日 星期日

The Ugly Truth男女生了沒 VS The Proposal愛情限時簽

最近看了上述兩部片子,這表示我對於愛情喜劇片還是多少有點期待....
只是兩部片看下來,陳腔濫調居多,難登佳片之榜。
個人認為,相較於The Ugly Truth的劇情起伏張力及連貫性不足,The Proposal這部維持珊卓布拉克一貫風格的片子似乎較為勝出。
可惜了我對於The Ugly Truth兩位大明星主角的期待....
歷史告訴了我們,不管多大牌的明星,遇到爛劇本時都一樣會變成票房毒藥。
看來好萊塢最近真是劇本荒鬧得凶啊~~~
購買亞洲劇本來拍電影的風氣是越來越盛了呢...

2009年9月15日 星期二

小小的謝誌

今天度過了很神奇的一天,終於可以安心睡個大覺了.....
回首想想這半年來的沉潛與低潮,雖然我自認努力不夠,有點運氣成分的上榜了。
但是,還是想感謝一些朋友在適當時間的關懷與鼓舞。
感謝第一時間告知我喜訊的H,身為資深公務員的妳熱心的替我著想許多關於國考方面的事情,常讓我深深感動。
雖說出社會之後交友不易(Ps.當然同研究所的學姐除外囉...),但能在離職後繼續維持友誼的人當然是更難能可貴。
感謝拉著我四處拜拜祈求考運的Uno,沒有妳積極的邀請,我這個無神論者可能還是很鐵齒的不進大廟。
順便謝謝其他關心我祝福我的研究所同學啦....每年都有人順利考上,是大家在集氣嗎?
還有最想感謝的應該是我的家人,雖然早上老媽還搞不懂我考上什麼東西(應該是她根本沒料到),但是,做事總是習慣慢慢來的我,總是讓家人耐心磨盡,承受不少壓力。
我想,應該是我身邊累積了不少貴人,所以今年能夠很神奇的獲得第一個"金牌",先在此謝謝所有關心我的人啦....小女會繼續努力的。

2009年8月30日 星期日

米夏麥斯基(Mischa Maisky )之夜


星期六早上在網路上查詢某張古典CD時,不經意的點看到國立台灣交響樂團(簡稱NTSO)的節目單,發現當天剛好有國外大提琴家Mischa Maisky 與NTSO合作的演奏會,上網查了一下Mischa Maisky 的表演影片,馬上就決定去演奏會,順便考察一下台中的音樂設施。

查了一下售票情形,發現還剩下四十幾個位子,票價不貴,花不到1000元就買到第四排的位子(可能是台中的場地太小了吧...這在台北幾乎不可能發生)。

晚上到了現場(台中中興堂),發現還真是個中小型的演奏廳,以台中市這樣的都市規模來說,中興堂只有文化中心的等級,在台北享受慣國家音樂廳的人,來到台中應該會體會台中需要國家戲劇院的原因吧!

開場先由NTSO的大提琴組表演了一小段前奏曲,有點可惜的是,場地的擴音效果不太好(可能是只注重吸音效果,反而降低聲音的張力與彈性),明明已經做到第四排了,還覺的聲音只籠罩在舞台裡頭,沒有擴散到觀眾席上。

接下來開始正式進入Mischa Maisky 與NTSO的合奏會,隨著Maisky 的加入,演奏會果然變的更有看頭了,Maisky果然擁有一種亞洲音樂家缺少的狂放特質,由於他誇張的肢體語言以及精湛的琴技,讓台下觀眾享受到有如聆聽流行演唱會般的激情,椅子幾乎快坐不住的想站起來舞動。

真是所謂的大師之所以能成為大師,最重要的是要有能激起聽眾情緒的功力。

總之,真是有幸聽了一場令人難忘的音樂會,也從此擺脫我聽古典音樂會容易入睡的迷思。

相信,只要選對表演者與曲目,聽古典音樂會其實能享受到振奮人心的高潮 。

2009年8月26日 星期三

中央電視台新大樓CCTV之大褲衩



大褲衩很情色 大陸民眾很受傷 2009-08-22 中國時報 【林克倫/綜合報導】  
央視新樓「大褲衩」最近又火了,火得中國人很生氣,大陸網路近日流傳一則貼文稱,央視新樓設計師庫哈斯在其新著《Content》一書裡大爆料坦言,央視新樓造型實為一組「女上男下」嘿咻體位,消息一出、眾人多年內心疑惑被「脫褲成真」。  
撇開庫哈斯爆料的真假問題,這則貼文可謂「國王的新衣」央視版,一語道出大陸民眾多年疑惑,打從央視新樓設計圖呈現在眾人面前,新樓的造型即備受爭議,「人民網」十九日的報導更直白引述稱,設計內涵象徵男女生殖崇拜:主樓(大褲衩)是女性臀部朝外趴著,北配樓(今年元宵節剛遭火祿)是與之對應的男根。  
央視新樓的嘿咻感流傳已久,南京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鄭光復於○三年曾質疑指出,央視新大樓含有男女生殖器的「不良寓意」,「庫哈斯方案,是不是一對生殖器象徵?那倒T形北配樓,是否陽具指天」,而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更曾當面就教於央視一位副台長,該副台長答稱:「庫哈斯沒有這樣的意思」。  
更難堪者是,這件「大褲衩」卻在打造完成後,竟硬生生地被庫哈斯給脫下來,一位大陸部落格主揶揄說,「在十幾億中國人眼前的是赤裸裸的,哎呀呀,這讓一向羞於談性的中國人,如何面對?又讓國家電視台如何在這裡安身?央視還要搬進去辦公嗎?這座建築要不要拆除?」  
被外國建築設計師給耍了,大陸建築界與網友們很是憤慨,但情緒是愛恨憎羨、十分複雜,畢竟許多人對央視新樓早有意見,一位網友寫道,「任何人讀完內容後立馬會被嚴重雷到、瞠目結舌,民族情感重者更會覺得自己被玩弄了,中國政府被涮了、中國人被耍了,吃驚的同時不免被憤怒填充得無語」。  一位網友也指出,央視「在一個充滿原始慾望的建築裡面,怎麼去完成『主旋律』的神聖使命。」
大陸「中央電視台」新大樓自建成後即風波不斷,在發生大火之後,如今又傳原設計者的大樓設計理念包含一陰一陽的「色情玩笑」。

(美聯社)央視新樓「大褲衩」最近又火了,火得大陸人很生氣,大陸網路近日流傳一則貼文稱,央視新樓設計師庫哈斯在其新著《Content》一書裡大爆料坦言,央視新樓造型實為一組「女上男下」嘿咻體位,消息一出、眾人多年內心疑惑被「脫褲成真」。
大陸「中央電視台」新大樓自建成後即風波不斷,在發生大火之後,如今又傳原設計者的大樓設計理念包含一陰一陽的「色情玩笑」。(美聯社)
以上資料轉載自:
=====================================
看到以上的消息,不禁莞爾,Koolhaas還真是不改他媒體人本色的拿批評當玩笑,
把他的反諷幽默當事實的人或許才是真正被被玩弄的人吧。
雖然我沒有機會拜讀過《Content》一書,
但是,根據以往的經驗, Koolhaas每次出書大多不脫資本主義批評家的角度,所以開開自家作品的玩笑對他而言也無傷大雅,畢竟建築形式向來就不受強調實用主義的荷蘭建築師所重視。
只能說:Rem Koolhaas畢竟也是(建築?媒體界?)大師,再怎麼樣也不可能是省油的燈。
看來他在中國捲起的反?主義(是反社會還是資本主義?實在不清楚)波濤才正要開始吧....
欲知更詳細的內容,請參考準建築人手扎網站:

2009年8月9日 星期日

建築美學

以下作品出自於最近超夯的OMA事務所合夥人Ole先生,
雖然看他成名的過程就像浮華世界般的神奇與神速,
但是,看了以下的照片,不禁會讓人產生"該建築美嗎"的疑問?
(我的第一眼想法是:造型技巧有如學生時期的草模一樣粗糙,在學校的話應該難逃被老師踹模的命運吧....)
長久以來,建築被視為八大藝術之一,建築造型的美學更是不可忽視之要項。創造滿足機能需求亦兼顧美學價值的建築是建築師在公共建築上應盡的社會責任,不是嗎?
記得以前聽某位建築系老師感嘆建築師地位日趨薄弱,認為建築界應該有多一點大師級人物以提升業界的整體價值,此番感慨當然是其來有自。回顧現代主義時期的建築師們,儘管困頓艱辛,其作品的精進與思考的前衛仍能不受局勢所迫的推陳出新,也因此照耀了後五十年的建築歷史。
現在回頭看看台面上或媒體捧紅的建築大師們的作品,相較於他/她們未成名之前的作品,不僅個人風格/堅持盡失,甚至譁眾取寵般的學習引用流行語彙,不禁讓人有所感慨。邁入二十一世紀,後現代之後的建築,其本質是歷久彌新的藝術還是用過即逝的商業流行,從這些大師們端出的作品裡其實不難看出端倪。
照片版權The 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 (OMA)

2009年7月26日 星期日

火拳艾斯

自從脫離大學生涯之後,已經鮮少追蹤或沈迷於某部漫畫,
工作之後,由於週末電視台固定播出"海賊王"動畫,看久了也不知不覺的成為了"不太認真的粉絲"(就是有空就看,沒空就跳過一集),
仔細分析這部作品之所以成功,主要應該歸功於有動畫改編(原著漫畫的畫面其實很亂,難以閱讀),加上歷經多年的連載(據說已經連載十年了),也逐漸累積成龐大的觀眾群。
其實這部作品的主題很有特色(航海故事能很天馬行空的發揮),劇情的鋪陳也還OK(雖然有時後會產生作者編的太牽強了的感覺),不過,在人物特色跟角色的設定上是很成功的。
最近劇情的高潮聚集在我喜歡的一個角色:魯夫的哥哥火拳艾斯(後來證實沒有血緣關係)被海軍監禁且將被處死。行刑前,作者還增加爆點的點出艾斯的生父其實是前海賊王哥爾羅傑~~
劇情發展到這裡,忍不住想抱怨一下, 作者大人是韓劇忠實觀眾嗎?怎麼這麼愛搞身世之謎勒....漫畫都畫十年了, 這個伏筆也埋太久了吧~~~
©srh01

2009年6月24日 星期三

電影推薦:敲開我心門(The keys to the house)

昨天剛從圖書館拿回一部片,片名為《敲開我心門》(The keys to the house),迫不及待的觀賞起來。
當初會預約借閱這部片是因為飾演父親的男主角是義大利有名的帥哥明星Kim Rossi Stuart, 誰知道看完之後,竟然發現真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好片,而且深深的被導演導戲的功力所吸引。
不過男主角可能是長相太帥了,反而在電影中有種非現實感,不過其演技還算恰如其份。
本片描述一個殘障孩童與拋棄他多年的親生父親,再一次的旅行之中,從陌生疏離到熟悉接納的過程,其間兩人也共同經歷了許多情感上的緊張關係。
但是,當父親對男童的愛越來越深之時,所受的痛苦與煎熬也越來越深。
我喜歡這部片非常寫實的部分(或許是導演回應了我看過其他類似片子的疑問),導演很明確的表現出殘障父母所要面對的種種問題,例如:有時會產生希望孩子死去的情緒。
而本片的結尾也是一絕,所謂從此以後過著快樂幸福日子結尾是不負責任的,"甜蜜的負荷"也不應該夢幻式的放大甜蜜的部分,真實生活中其實總是苦澀多於甜蜜的。(在此也順便回應一下昨天跟我談了許久的Lisa...哈哈)

隨文附上聞天祥先生的影評連結:
http://movie.kingnet.com.tw/movie_critic/index.html?r=5326&c

ps.最近雖然也有不少類似題材的片子,如法國片《我一直深愛著你》I've Loved You So Long(看這部片需要很大的耐心...有點沈悶)、澳洲片《黑氣球》(The Black Balloon)(發現澳洲名模Gemma Ward的演技也不錯)等,不過,我還是覺得影片的深刻與質感跟導演有最大的關係。

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

藝術電影

隨著年歲的增長,越覺得藝術片的重要…
上星期去看了以前都會很期待的愛情喜劇片《嬌嬌女上司》New in Town,看完之後有種悵然若失之感,似乎是已經過了會輕易滿足於”簡單愛情”的階段。
挑片挑到了這種地步時,也只能轉頭往藝術片方向鑽研了…
其實,研究所時期就開始涉獵一些藝術片(一方面是因為很多同學是藝術片的愛好者,一方面多看藝術片也有助於反省思考,以前看不懂何謂盡在不言中的劇情,現在也逐漸懂了),覺得每看一齣都會對人生的不同面向有多一點啟發,由於藝術片著重的是人性的描寫跟細節的刻畫,其全片的節奏感通常不如商業片來的強,所以只要稍不專注,很可能會昏然入睡。(當然也有些屬於怪ㄎㄚ類型的電影,這種片我還沒有功力去欣賞....不便贅述)
但是,藝術片看多了以後會發現,其實,藝術片也是有分好壞的,好的藝術片即使節奏起伏不大,但是靠著邏輯、嘲諷式 或結構性的鋪陳也能吸引人在沒有太多情緒起伏的情況下不知不覺的看完(如《情遇巴塞隆納》(Vicky Cristina Barcelona)、《海鷗食堂》Kamome Shokudo、《禁慾》Elegy及《情留吉諾瓦》Genova等),能拍出上述片子的導演可顯見其基本功都不差,也因此這些導演都會在我長期觀望的名單之中。
除了以英日語為主的藝術片之外,近年來也開始看一些其他語系的藝術片,不過,由於語言的不熟悉,翻譯就更顯的重要,幾部片看下來總覺得台灣的翻譯似乎不盡是貼切…像德片《最後一次心動》裡頭某些翻譯就跟預告片的翻譯不同。
歐洲的藝術片種類很多,探討的議題也跟民族性有很顯著的關係,像法國片向來就愛探討愛情(尤其是偷情之類的題材,幾乎每年都有),德國片比較愛探討生死(連愛情都跟生死有關),義大利片的特色是拍的像是荷爾蒙滿溢的青春期少年(連最近看的一部《義大利羅曼史》拍的像是年輕人的愛情,明明裡頭講的是中年人的婚外情…),相較之下,西班牙片似乎比較多元,不同年齡(老與少)、情境(生與死)或性別之下的情感都是題材(如《點燃生命之海》The Sea Inside、《情婦與鯨》La puta y la ballena),其他北歐國家,像芬蘭(冰火情敵Black ice)、丹麥等國拍的片,觀看過之後在我腦中殘留的印象不深,只覺得氛圍蠻冷調的,是氣候的關係,所以民族性比較不熱情?頗令人猜疑。
不過看藝術片最大的困難還是片子的來源少,歐洲片台灣片商引進的少,只能等舉辦影展時去朝聖或找DVD。最近發現,其實圖書館也是一個搜尋藝術片的管道,有些片子因商業成本考量一般影片出租店沒有,反倒是在圖書館裡頭可以找到。
以下為最近在圖書館借的的片子-義大利羅曼史(An Italian Romance, 2004)
整部戲我覺得是蠻不錯看的,很多細節都有琢磨,音樂也很棒,攝影師的取景讓我想到王家衛的電影,算是質感極佳的一部片~~
劇情...請自行斟酌觀賞,道德感太強的人不建議看~~(本想與老哥分享,沒想到他只看一半就因不爽男主角任性的行為離席了)
而我不愛當影評人,只想找同好討論一些觀點。


Maya Sansa with Stephano Accorsi ©imdb


2009年5月27日 星期三

重心機之Love Shuffle

許久沒看日劇了,不過,最近是看了一部感覺輕鬆愉快的日劇。
(跟韓劇那些哭哭啼啼的灑狗血重口味劇情相比,日劇真的味道淡多了....
昨天老哥還傻傻的觀賞伊甸園之東,邊看還邊發出哀嚎之聲:怎麼有這麼誇張的事情!太扯了啦~~~)
雖說本劇內容節奏輕快,但是,裡頭的主角每個人的心裡都蠻複雜的(沒有一定年紀的人應該看不懂),整齣戲主要是以討論"愛情"為主題,藉由探討每個人對於愛情的表現與態度來詮釋六位主角們的價值觀。有點像是心理分析式的戀愛治療吧~~~可以看出編劇在這方面的努力。
根據網路上的心得分享,本劇在日本的收視率並不高,原因可能是收視 族群年齡層較高,無法吸引年輕族群觀賞吧....
不過,我覺得能看到這齣劇還是蠻欣慰的,因為,以現在市場上主打的戲劇內容來說,我幾乎沒啥連戲劇能看...

2009年5月17日 星期日

Under pressure (by queen & david bowie)

俗話說:真正的好歌是不怕被時間淘汰的,這話充分展現在Qeen的歌曲上。
關於皇后合唱團(Qeen)我向來只聞其名不聞其聲,身邊也沒有聽Qeen的朋友。
一直到最近因為聽到American Idol的一位參賽者演唱Qeen的Bohemian Rhapsody,意外引發我去進一步瞭解Qeen這個樂團。
在網路上看到Qeen的演場會片段,雖然主唱Freddie Mercury那時梳著油頭留著鬍子,但是,那瘋狂到幾近神經質的演場方式及高亢的嗓音(聽久了會上癮),讓我第一眼直覺他是個Gay。(後來進一步瞭解,原來Qeen的團名其實也語帶雙關)
雖然,在今日,不管在藝術或音樂界同性戀者的貢獻與影響力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Qeen發跡的年代,同性戀身份似乎是件惹人爭議的事,Freddie45歲時因愛滋病引起的病發症死亡,直至他死前一天才承認自己真正的病因。
姑且不論八卦緋聞(抱歉!我愛窺探他人生平的老毛病又犯了),Qeen的曲風多元,有搖滾、聲樂、爵士及古典曲風,加上主唱驚死人的唱功,實在不得不讓人讚嘆這樂團的實力,光看演場會片段就夠High,看著Freddie大叔穿著汗衫滿場跑的樣子,簡直像是過動兒的運動會。
而Qeen的眾多成名曲中,我比較喜歡Under pressure這一首,聽完一遍後,那旋律一直在腦海中徘徊不去呢~~~
Freddie Mercury & David Bowie 的合唱版本,似乎是此歌的最佳組合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ny9ymeCTZY&feature=related
Annie Lennox & David Bowie(可稱上是英國樂壇的太皇太后)合唱演繹的版本也有不同的味道http://www.youtube.com/watch?v=eRyolzoi13Q&feature=related

2009年5月13日 星期三

035511153詐騙電話

第一次接到詐騙電話,真的有點被氣到~~~ (之前通常是看到無來電號碼顯示就不接了,不要浪費時間)
這次是因為看到是市內電話號碼,加上他提到的銀行剛好我也有卡,想知道我的個人資料是如何外流的,所以就沒馬上掛掉電話,瞭解一下最新的詐騙手法....
這次的詐騙手法厲害之處在於:
第一:來電號碼顯示是市內電話(以前都是來電無號碼)
第二:知道你居住地的住址跟電話(以前都只有手機號碼而已....)
第三:講話的男人還帶點誠懇的台灣鄉土音(以前都是大陸口音),還會引用刑事法條來嚇你(只可惜我手上沒有法典可以查証他的法條是否正確)
不過,這次他們是先說你的個資被盜用,需要配合警局作筆錄,用一個人頭充當警察跟你講一堆,然後要你配合電話錄音回答做筆錄,我當下反應太快,馬上跟他說沒有警察這樣做筆錄的,電話錄音哪能當筆錄,你以為我不懂公務員辦案要依程序喔~~~最後落下狠話,我家人就當警察,你騙我不懂警察辦案喔!
對方就一直問你家人誰當警察,我當然死不講,他最後就放馬後炮的說:那到時候拿你去辦案!就匆匆掛電話了.....
(這人應該是想當警察當不成,還以為警察可以這樣恐嚇民眾喔~~~我爸都說,現在的警察權力跟以前差太多了,現在的公務人員都超謙卑的,因為一旦有恐嚇民眾的行為都被告耶!)

本來想打165反詐騙專線去告發,後來上網google一下才發現,這支035511153是非常有名的詐騙專線,想必已有不少人打去警局告發這支專線了。

新竹縣政府警察局公關室對於來電顯示為總機(03-5511153)及刑事警察大隊值日室(03-5513490)電話號碼的聲明稿:
http://www.hchpb.gov.tw/news/newsPage1-1.jsp?newsid=1763

2009年5月11日 星期一

工具性的情感關係

藍佩嘉形容台灣雇主與外籍幫傭發展情感上的互動,其目的是為確保外籍幫傭的生活上沒有異常狀況(如在台灣談戀愛、先生外遇、過度思鄉而情緒不穩),實際上可稱做是一種工具性的情感關係(instrumental personalism)或策略性的親密關係(strategic intimacy)。非常有意思的造詞~~~
其實這樣的關係在一般職場中也是顯而易見的....
(可能是年輕人比較不流行這一套吧~~~但我看辦公室的老人家都非常熟黯此道...)


藍佩嘉 ,2008,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 Global Cinderellas: Migrant Domestics and Newly Rich Employers in Taiwan,行人出版社。

2009年5月7日 星期四

被丟下的母親


"你們等一下啦....不要丟下我,一定要等我啦!!"
這次回南部(當然不是提早慶祝母親節,我們家不過節的)當我們要離開北上,媽匆忙整理一堆食物要我們帶上時說出了這句話,我心頭小小的揪了一下,因為這勾起了之前某事件的記憶。(我覺得媽當下講這話應該也是意有所指...)
話說過年時回家,妹因為要搭高鐵北上,哥說要開車先送她去搭高鐵,然後回程順道載我跟媽去購物。但是媽在預定離開的時間快到時仍在忙碌,嘴上一直喊說要我們等她,可是人遲遲沒出現在門口,這時在車上等的不耐煩的妹給哥下個了指導棋,說媽來不及了,他們先走,哥到時候再繞回來載我跟媽,於是車子就開走了。
當車子開走一兩分鐘後,媽著裝完畢的出現在門口,在門口的我跟她說車先走了~~
可能是被丟下的惱怒吧....
媽氣壞了,口中一直念:我有估算時間,你們怎麼這樣,說好要一起走的,怎麼丟下我先走!我怎麼會生出你們這幾個怪小孩啊,都不理大人的話~~真快被你們氣死了!!等一下妳哥回來,你們自己去好了,我不去了啦!!
我當下沒說啥,只是走回客廳打開電視,把媽的砲轟當屁灰,充耳不聞。
後來哥回來載我去買完東西回來,爸也回來了,媽又展開第二波的疲勞轟炸,在爸面前細數子女的不孝行為,搞的大家都烏煙瘴氣的。
這件事可能只是媽眾多情緒爆發事件之一,但是,面對22歲開始家庭主婦生涯,曾經大半人生都憂鬱度日的媽,我們都假設她的碎碎念或砲轟是一種正常的情緒抒發,所以在最大的忍耐能力下能忍讓過去就好。
不幸的是,有個脾氣剛烈的家長,這種個性當然也會遺傳,最得真傳的就是妹了。所以,我們家常常在轟轟烈烈的嘴泡戰火中度過長長的假期。(知道為何不慶祝假日了吧.... )
這次回家,才吃第一頓飯爸跟媽就擦出霹靂趴啦的火花了,還好有哥用小學老師的諄諄教誨打亂的上火的節奏,才沒有演變成災情。
之前離職時,上司把我叫進辦公室要跟我談心,說他們這種五十歲年紀的人跟我們年輕人一起工作,還是覺得有代溝,不知道我的想法是否也是?我當時回了他:代溝是一定有的,連我跟自己的父母都有,只能彼此盡量去把遷就的範圍拉大,才能達到降低代溝的效果。
這話我不知道他後來是否有聽懂,但是,我想說的是人不自覺的以自己習慣的方式去對待他人,殊不知對方是否能接受。
如同我媽,身為子女的我們都清楚她對我們的愛,但是,她愛我們的方式有時會大到讓我們窒息(例如對小孩的干涉較多),所以,當我們忤逆她的付出時,她的挫折相對會倍數放大,這是不好的溝通模式,但是溝通是雙方的,要不是子女去遷就父母,或是父母去遷就子女,這中間的分寸拿捏,其實也很難掌握。
我只能說,以上次丟下媽的事件來說,妹堅持不去遷就媽,是要讓媽知道子女不會永遠"聽媽媽的話"。在這中間,我不認為誰有對錯,只是我選擇不阻擋妹先走,留下來陪媽。(只可惜媽還是氣昏頭了...)
畢竟,人人都有主張自我的權利,只是這個自我的傳達,面對以威權管教子女的父母時,常常不被接受。
總之,每個人都是以自己的方式來溝通,表現自我,表現情愛,只是,對方能否接收到等質等量的訊息,這就是如何降低代溝的問題了....
在母親節前夕,僅以這篇文章獻給媽,她或許不知道這篇文章的存在,但這是以我的方式來表達對她的愛~~也期待她能在有生之年找到愛自己的方式。

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談菜市場文化(人物篇)

中興新村的第一市場,因人口少,所以菜販多為散戶。
早就想寫一些有關菜市場的文章,只是想寫的東西很多,很怕一寫起來拉拉雜雜的不成文章,但是腦中又三不五時的浮現片段文字,寫與不寫都是一種折磨,唉~~乾脆寫多少算多少,寫了至少給自己一個交代,做了一件事,至於完成度有多少,看倌們就別計較了。
身為六年級末段班的學生,每每跟年紀稍長的人提到喜歡逛菜市場這件事,他們總是以一種詫異的眼光回應,似乎想著:現在已經沒啥年輕人會上菜市場了,怎麼還會有人愛逛菜市場勒….真是怪胎一個!
這可能就要從小說起,小時候的我雖然不會自己跑去菜市場,但是,我總是乖乖的坐在機車後座,跟著身為專職主婦的母親去市場買菜。印象中被母親載到菜市場買菜的次數很多,雖然當時的我根本不懂什麼叫買菜或要煮什麼菜,但是總是以一種非常敬佩的眼光看著主婦們的市場交易技巧,舉凡買菜送青蔥、菜價總額去尾數或前次付費餘額今日放送等等….,金錢計價方式包羅萬象,除了一般菜價之外還要外加人情價跟下次購買折扣價,這種婆婆媽媽們之間發展出來靈活多樣的賺錢心機,真是令當時還年小的我感到非常有趣!只可惜我臉皮薄、反應不夠機智,對於討價還價的學問到現在還只學得一點皮毛。
到菜市場買菜除了可以學習討價還價的技巧之外,還是學做菜的地方,遇到不懂得如何烹煮的菜,只要說一聲,老闆都會告訴你。記得上次我看到一個婆婆賣貴竹筍,我當時心中想著:買點筍子煮菜也不錯~~但這是什麼筍子?怎麼煮?在攤子前徘徊了一下,婆婆一看我稍有遲疑,立刻霹靂啪啦的吐出一連串食譜,為了替貴竹筍找到買主,一直跟我說要如何煮?有何煮法?光是買個幾條貴竹筍才36塊錢我就站在那攤子近半小時(婆婆還塞了個醃菜叫我一起燉),搞的我不買也不好意思~~
我逛菜市場第一點是先看菜色種類多不多,是否夠稀奇,再來是看賣菜的人,買個幾回下來,通常會過濾成幾個固定的買菜攤子。最近因為買菜次數較頻繁,每次站到攤子前面,老闆幾乎立刻依我的喜好主動告知最新的菜色,甚至有時候還會主動幫我估計份量的說:你們家兩個人而以不用買那麼多,這樣就夠了!
提到賣菜的人,我比較偏好跟老公公、老婆婆買菜,感覺市場裡頭的壯年店家其價錢通常是不二價,而且花在客戶身上的時間有限。現在菜市場賣菜的店家以大型批發模式的店家為主流,這些店家的菜都像超市一樣定量分裝出售,少有散賣,受限於份量問題,我通常很難一次採買多樣菜。若想要一次買足多樣菜,就得跟散戶型態的賣菜人購買,然而現在這種攤子幾乎很少見了~~~而我也是最近才在我家附近的早上市集發現幾個在巷子內擺菜攤子的婆婆們,這三個婆婆,一個專賣蔥、薑、蒜及瓜類,偶而會突然出現某種奇怪的貨色(例如貴竹筍、桑椹、蚌類等),另外兩個專賣菜,其中一個賣菜的婆婆有一隻腿跛腳,所以都坐著賣菜,或許是因為她有點不良於行吧,據我觀察她的生意還算過個去,有固定的熟客會跟她買菜,這婆婆的個性感覺很阿沙力,蔬菜菜價都是十塊、二十塊的喊,我喜歡跟她買的原因是因為我喜歡買菜的量少一點,但種類多一點,記得有次花100元買了七樣菜。而這婆婆的賣菜模式也很雞婆(不好意思找不到更好的形容詞了),常常你還沒確定要不要買這樣菜,她就幫你塞進袋子去了,或有時候只想買幾顆蕃茄她卻慫恿你以便宜的價錢全買回去,另外還會不時的強迫贈送一些比較沒有賣相的菜,時常回家才發現她塞了韭菜、九層塔之類的配菜,常讓我苦於不能單獨煮成一道菜,又不能把菜丟掉而傷腦筋。相較之下,另一個賣菜的婆婆就比較冷靜多了,至少不會秋風掃落葉似的一股腦的丟一堆菜要我買,不過,她也會在我挑完菜後又多塞一把,然後帶著靦靦的微笑說:記得下次再來買啊!
像這樣有趣的人,應該不是在超市或大型量販店買菜時會碰到的吧~~~

2009年5月4日 星期一

走在人生的軌道上

昨天接到Y的來電,告訴我她懷孕兩個月了,不知道是刻意還是無意,Y的口氣中帶著些許的無奈,一會兒說我們這群好友之間她是算是早懷孕的,不想這麼早生(Y已經結婚一年了也沒有刻意避孕);一會兒又假設性的說現在正是工作忙碌之時搞不好會流產等等….。
面對Y這樣複雜矛盾的心情,搞的我也不知如何反應是好,該正面祝福還是帶點嘲諷的回應?只能叫她不要想太多,該來的遲早要面對,與其帶著些許內疚的心情,還不如開心一點跟我分享喜悅。(But我實在不確定她是否真的高興就是了…)
面對Y矛盾多過喜悅的心情,我真的感到身為好友的我對她的幫助好有限,只能跟她說:我要你覺得每一天過的快樂就好。
人生到了30,有人選擇組成家庭,為家庭付出自我;有的人仍然堅持自我,不願輕易走入婚姻。這是個人對於人生的抉擇,無關是非對錯,只是一旦進入了不同軌道,就像坐上不同的列車,迎面而來的風景與遭遇也不同,除非跳車,否則只能順著軌道前進了。(我想這或許是Y心情矛盾之處吧~~~畢竟當初她說不想早結婚,誰知道事情一件接著一件來…)
曾經,我和Y的人生軌道是重疊的,什麼事情都是一起經歷跟相互分享的。自大學以後,我倆的軌道就開始分離了,她選擇回到南部唸書、工作、結婚生子;而我仍像個游牧民族(這是老哥對我的形容),自顧自的生活著,不想去確定將來會落腳在哪裡。
每回接到Y的來電,都是一次提醒,不是所有人都跟我乘坐相同軌道的列車,總有朋友選擇了不同的軌道,為了維繫彼此的友誼,我必須嘗試著用不同的心態去跟不同軌道上的朋友打招呼,只是我總覺得自己像趕鴨子上架的演員般手足無措的面對著。
唉~~人生要學習去扮演的角色可真多呢!只可惜我到現在還是個不成氣候的演員。
Anyway我還是想祝福Y成功懷孕,增產報國,人生也多了一項歷練。期待明年過年跟她見面時,順便見見小Baby了。

2009年4月29日 星期三

New is good?

這一兩天玩了一下新網站的功能,發現真是包羅萬象,除了定期更新最新的連結內容外(這樣就不用每天連到網頁去察看是否有更新文章了....便利性+1)
還有許多外掛程式可供選擇,本來想外掛月曆功能的,但是這樣難免會導致版面過於雜亂,想一想,我還是比較希望在堡內增加一點藝術氣息,所以選擇了播放音樂和影像的外掛程式(ps也因為是打廣告性質的程式,所以是免費的....功能性+2)。
還有結合留言版的功能,一個是從carol的部落格看到的即時留言功能,另一個Plunk我還在嘗試瞭解這程式的有趣之處(算是試用期吧),不過Plunk還另外可以跟msn整合,各家系統業者真是設想周到啊....(便利性+1,複雜度+1)
只是這樣個人資料也越來越不是秘密了呢!(私密性-?)

2009年4月28日 星期二

遷居的理由

最近msn的space live似乎功能異常,但也因為我早認為msn的網頁功能薄弱到追趕不上其他諸多家部落格平台,乾脆趁此機會搬離那窩算了....
雖然我覺得自己寫的東西純屬發洩性質,內容主述一些心情抒發。寫的越多代表日子過的越不如意,現在另闢舞台,是否意味著為將來更多的無病呻吟找個發洩理由呢...

其實,搬家不需要太多理由,有更大更好的免費空間足供使用,為何不搬?

ps.關於舊居的一些文章,本人並不打算花時間搬運過來。反正,那是用來打發時間寫的東西,時間已經打發掉了,也用不著再花時間來整理那些舊案囉~~